皇紀兩千六百年 日本的「皇紀」有時也會直接以「紀元」稱呼,而這個紀元當然不是指西曆的紀元,是指天皇紀元的意思。以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即位的年份當基點計算。 因此以這種方法計算的年代,又稱「神武紀元」、或「神武曆」(所以總共有:皇紀、紀元、神武紀元、神武曆這幾種稱法),因為是以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算起,所以皇紀元年等於神武元年。 史學家從「日本書紀」(日本的史書)的編年法去推算年代,神武元年大約相當於西元前660年,也就是說,神武曆與西曆相差有660年, 把西元年份加上660就等於神武曆的年份,例如西元2000年就是神武 2660年(即皇紀 2660年)。 因此皇紀2600年就是從第一位天皇即位算起的第2600年,也就是日本開國兩千六百年的意思,而兩千六百年正值昭和15年(2600-660=1940,1940=昭和15),昭和是日本第124位天皇(註一),遇上2600年這個開國整數,對日本國來講,當然是非常 重大的日子。 栗獅頭山的山門是為紀念皇紀兩千六百年而建 獅頭山在日本時代是屬於日本曹洞宗(此碑背面刻有「皇紀兩千六百年」) 當時在日本全國各地,以及台灣都舉辦了許多的慶祝活動。除活動之外,另藉由2600年的名義,還提出了許多的建設計畫。但當時正處於中日戰爭中期(昭和 12 年到昭和 20 年是戰爭期),戰事膠著,多少也希望藉由國家慶典,提高軍心士氣,凝聚人民的向心力。 台灣在當年仍屬於日本統治,所以為了皇紀兩千六百年,台灣也免不了必須配合舉行相關的活動 。然而隨著時間的消逝,人們也忘記了過去台灣也曾有過這麼一段「皇紀兩千六百年」,這些在台灣的「皇紀兩千六百年」遺跡是愈來愈少。 它們有的毀於自然天災,但大多數仍是毀於人為破壞。在台灣現存的任何一座「皇紀兩千六百年」遺跡,都十分珍貴,它們代表著台灣這塊土地在過去所歷經的總總,活生生的見證。 這幾年來密集地拜訪日治時期的古蹟,發現不少的古蹟解說牌上,當遇上日治年代的時候,常改稱以毫不相干的「民國」,或刻意用西元避開, 都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事件的年號一變,時空就全錯亂掉,事件的年代感不見了,它們背後所代表的時代精神也通通沒有了。 塗塗改改可以用來對付教科書、碑文、任何的文字記錄。但塗改無法將歷史倒轉從頭再來,畢竟發生過的事情就是發生過了 ,不是改掉了就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