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北市芳川煤礦 (踏查日期2004年8月7日)

在礦場事務所外牆上仍可見到採礦時期的安全宣導標語
(圖)芳川煤礦 - 在礦場事務所外牆上仍可見到採礦時期的安全宣導標語

前言

此篇原寫於2004年8月,現今已2022年,物換星移,文章中所提到的景物可能已有變化或消失,若你想按圖索驥去踏查,可能要有找不到的心理準備。

我已經十多年沒再去過了,芳川煤礦遺址今日的情況如何我並不知道。20022.04.29補記

2004年8月7日踏查記錄

煤礦為什麼會引起我的興趣呢?

因為跟"鐵道有關",鐵道興趣的延伸。尋找煤礦,好像都成了所有鐵道愛好者的必修課,我想大概是有煤礦的地方,都會有鐵道,礦場就成了很好的追尋目標,我是一個對軌道遺跡格外敏感的人。另一個原因,踏查遺跡能帶來樂趣,不管尋找哪一種遺跡,都能享受「發現」的樂趣,就像在遊戲裡尋找到寶物一樣。

對於老一輩的人,煤礦可能是他們的生活回憶,他們知道家園附近曾經產煤、曾經因煤礦繁榮。煤礦,是屬於一種回憶的層次。但對我這世代的人,台灣的煤礦和侏儸紀時代的恐龍都是相同身份的,它們都在我誕生之前已經消失殆盡,不屬於我的時空。煤礦對於我,不是回憶。當看到了不屬於自己時空的東西,就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全新的發現,在腦海裡就可以築構虛擬實境,想像 「古時候」的景象。

「新奇」是探險或旅行中的一個必需的動力元件。

如果說起台北市煤礦遺跡,很多人的印象,都會想到松山附近、就是四獸山山腳下一帶,因為那裡是以前著名的煤礦產地,目前還有一些礦坑口遺留著,但也只剩礦坑口,想找到很完整的礦場,是不可能了。

在2004年的今天,不必到瑞芳、九份,還有一座接近完整的煤礦場,就在台北市,能看到台車索道、礦場事務所等等煤礦設施遺跡, 的確會讓不少台北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萬芳路的人行道上,就可以發現以礦場台車軌道製作的護欄,在台北市難得見到的。這個位置大約是在礦場宿舍靠萬芳路的一端。
(圖)芳川煤礦 - 在萬芳路的人行道上,就可以發現以礦場台車軌道製作的護欄,在台北市難得見到的。這個位置大約是在礦場宿舍靠萬芳路的一端。

台北市市區裡礦業遺跡最完整的一座煤礦場大概就算就是位於木柵地區的芳川煤礦。(註一)

芳川煤礦與松山一帶的礦業遺跡剛好相反,除了坑口被土石掩埋再也看不到了之外,其他設施,大致都留了下來。

芳川煤礦,很東洋味的名字,但是和日本並沒有關係,因為它是日治結束後才開採的煤礦(註二)。 從資料上知道,文山地區以前就是一個產煤豐富的地方,日本時代就進行煤礦的開發,以前,景美、木柵這一帶興盛的礦業,也算是間接促成了新店線鐵路的誕生。(註三)

在繁華的台北市,照著地圖尋找煤礦遺跡,是一件既新鮮又興奮的事情,彷彿尋寶的感覺。走在寬敞的萬芳路上,雖然不能感覺任何煤礦的味道,但如果是經常追尋煤礦舊跡的人,打開敏銳的觀察力,就可以發現位於紅磚人行道邊、與眾不同的鐵條欄杆,這 些鐵條洩漏了秘密,雖然這段鐵條欄杆並不長。

普通人眼裡,它只是利用鐵條作成的欄杆,其實那種鏽蝕鐵條是以前的輕便台車軌道。這種鋼鐵材料並不容易購買,所以沒有人會故意使用軌道來做農舍 欄杆,如果在某地方,出現了許多以舊軌道充當的建材,這代表是廢物利用,以前附近應該有過礦坑。

在基隆的友蚋、菁桐附近的一坑聚落、三貂嶺站碩仁廢校附近的小村,都可以發現這種廢礦場鐵道再利用的例子。

(圖)位於礦場一隅的福德宮,廟後方的泥土山徑就是興隆山的登山口。
(圖)芳川煤礦 - 位於礦場一隅的福德宮,廟後方的泥土山徑就是興隆山的登山口。

(圖)在土地公廟後面,可以見到用廢棄鐵軌作成的欄杆。
(圖)芳川煤礦 - 在土地公廟後面,可以見到用廢棄鐵軌作成的欄杆。

(圖)小巷子裡的台電電桿名稱是「芳川幹」
(圖)芳川煤礦 - 小巷子裡的台電電桿名稱是「芳川幹#9, B7031, HC57」

萬芳路在木柵高工的對面這一帶,新蓋起了一片高級別墅區,後面的小坡地上就是台北碩果僅存的完整煤礦遺跡。於是醒目的高級住宅,成了尋找煤礦的最佳目標。找尋芳川煤礦並不難。在最後一棟別墅,萬芳路50號,從旁邊的巷子走進去,路不寬,左邊的老房屋,隱約透露了這地區開墾的年代,巷子邊台電的電線桿上,標示的編號是「芳川幹」。

繼續前走,通過了豪宅的地下停車場入口,發現土地公廟就在 46號民宅的旁邊,隨即抵達道路終點的空地,這就是芳川煤礦。

磚造的礦場事務所位在這塊空地的另一頭,正好與土地公廟相對。來到土地公廟,向土地公拜拜。廟外的水泥桌上有各種造型的神像,可能都是落難的神像。虎爺在水泥桌的底下。

廟後方看到了利用礦車軌道做成的圍欄,十分高興,這是發現的第一個遺跡。

一旁的大樹上,見到了零星的登山條,廟後面也有明顯的泥土小徑,看起來很好走的樣子。這大概是某個登山口吧,再與地圖對照(註四),應該是往興隆山的,我沒有走過這條線,雖引起我的好奇,可是今天的目的是看煤礦,爬山就留給下次吧。

(圖)草叢裡的台車軌道道岔遺跡。
(圖)芳川煤礦 - 草叢裡的台車軌道道岔遺跡。

山坡前的空地,已經做為農園,種滿了各種作物,還可以見到一些用廢軌道支起的棚架。再向裡面望去,有一棟紅磚 平房埋沒在荒草中,也是礦場設施之一,牆上還掛著滅火器。

在草堆裡發現了道岔,道岔遺跡並不常見,尤其是在這種荒棄近二十年的礦場裡。最常見的軌道遺跡,多半只有軌條。道岔在這裡出現,代表示這塊菜圃可能是以前台車作業的地方。

草堆裡還散佈著一些索具零件,不過已經風化嚴重。

繼續往下一目標,來到當年的礦場事務所:土地公廟正對面的一座紅磚房子。在事務所,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就是牆上,那塊大白鐵皮安全標語牌,礦味十足。

「安全第一」幾個油漆黑字還在磚牆上。

昔日的事務所,已經換上鐵皮屋頂,看起來好像還有人在利用的樣子,前面放有一台充當雜物箱的礦車。見到礦車、安全標語這些採礦時期的東西,實在讓人驚訝,它們都是自然遺留下來的,並不是為了觀光而刻意擺設。

芳川煤礦 - 牆柱上的木牌,應該也是安全口號之類,文字面已經剝落,沒有辦法辨認,只有底下一小角還剩個「台灣省」的字樣。

牆柱上的木牌,應該也是安全口號之類,文字面已經剝落,沒有辦法辨認,只有底下一小角還剩個「台灣省」的字樣。

(圖)芳川煤礦 - 事務所前的煤礦台車。
(圖)芳川煤礦 - 事務所前的煤礦台車。

(圖)芳川煤礦 - 事務所與礦車,事務所目前有人在使用。
(圖)芳川煤礦 - 事務所與礦車,事務所目前有人在使用。

(圖)芳川煤礦 - 礦坑口被埋在事務所前方的這大塊土方下。遠處樹林中的紅磚建築是事務所。
(圖)芳川煤礦 - 礦坑口被埋在事務所前方的這大塊土方下。遠處樹林中的紅磚建築是事務所。

事務所旁邊,有一條「階梯步道」,直通往上方的空地,就在條步道的旁邊,可以發現殘留的礦車軌道,甚至鏽蝕成一段段的鋼索。這就是礦場的斜坡索道,把礦車從礦坑裡拉出來的一條路,通常高的一頭是捲場機房,低的一頭是坑口。沿著斜坡往前看、往別墅的方向,推測坑口的位置,或許就在事務所前不遠的土堆裡。

沿著階梯往上走,來到了小空地,正前方面對的屋子,就是捲場機房,負責拉礦車的機器所在。機房正面已經被拆除,從拆除的水泥痕跡判斷,應該是新拆的。至少,不是拆了十幾年的樣子。

機房內可以看出安置機器的基座,殘留的機油還散發著很重的油味,或許,這裡原來有兩具大型的柴油引擎或是電動機,為了方便把它拆出來,而將房子正面打掉。停用進二十年的設備,為什麼最近才把它拆出來呢?我不知道,也許那麼大的機器當廢鐵也有價值吧。(註五)

機房左側,有座磚造牆面的辦公室,在靠斜坡索道的這邊,是礦場水塔,其餘的空地都當作菜園在開墾,不時傳來附近捷運通過的聲音。

(圖)芳川煤礦 - 礦場斜坡索道,這是捲場機將礦車從坑洞裡拉出的路徑,坡道上方終點是捲場機房。
(圖)芳川煤礦 - 礦場斜坡索道,這是捲場機將礦車從坑洞裡拉出的路徑,坡道上方終點是捲場機房。

(圖)芳川煤礦 - 斜坡索道的鐵軌雖腐蝕嚴重,但仍可辨識,兩軌中間可見到鏽蝕的鋼纜 。
(圖)芳川煤礦 - 斜坡索道的鐵軌雖腐蝕嚴重,但仍可辨識,兩軌中間可見到鏽蝕的鋼纜 。

(圖)芳川煤礦 - 捲場機房對面的舊水塔。
(圖)芳川煤礦 - 捲場機房對面的舊水塔。

(圖)芳川煤礦 - 斜坡索道終點的捲場機房。
(圖)芳川煤礦 - 斜坡索道終點的捲場機房。

(圖)芳川煤礦 - 機房內部。拆除機具的關係,房子正面被打掉,以便將重型機械移出。
(圖)芳川煤礦 - 機房內部。拆除機具的關係,房子正面被打掉,以便將重型機械移出。

(圖)芳川煤礦 - 機房中的廢棄設備。
(圖)芳川煤礦 - 機房中的廢棄設備。

(圖)芳川煤礦 - 機房內部。拆除機具的關係,房子正面被打掉,以便將重型機械移出。
(圖)芳川煤礦 - 機房內部。拆除機具的關係,房子正面被打掉,以便將重型機械移出。

(圖)芳川煤礦 - 機房中的廢棄設備。
(圖)芳川煤礦 - 機房中的廢棄設備。

(圖)芳川煤礦 - 機房中的廢棄設備。
(圖)芳川煤礦 - 機房中的廢棄設備。

觀察完了機房,走階梯回到事務所,繼續往路的最盡頭走去,路底的那棟老建築,就是以前的礦場宿舍。

宿舍正對面的空地,已經興起了別墅,圍牆貼著房子,於是越往後走越窄,像是防火巷一樣。前面幾間已經沒有人居住,最外面靠萬芳路的那一邊,還有住人 (註六)。不過,中間已經用矮牆隔起來,所以從礦場這裡,是不能穿過去走到萬芳路了。

木製門框上還可以看到古老的房屋稅籍牌,寫著「台北縣木柵鄉」,可見年代久遠,以前木柵是屬於台北縣的一個鄉。(註七)

有宿舍、機房、事務所、軌道、礦車(雖然只有一輛)整個礦場規模大致完好,我不斷地按下快門,記錄台北這最後的煤場影像,這地方寸土金,這些遺跡還能留多久呢?

(圖)芳川煤礦 - 左邊的舊建築是礦場宿舍,右方就是萬芳路上的「Taipei 花園」別墅區的後面,礦場宿舍的另一頭,就是萬芳路。
(圖)芳川煤礦 - 左邊的舊建築是礦場宿舍,右方就是萬芳路上的「Taipei 花園」別墅區的後面,礦場宿舍的另一頭,就是萬芳路。

(圖)芳川煤礦 - 礦場宿舍
(圖)芳川煤礦 - 礦場宿舍

(圖)芳川煤礦 - 宿舍旁的礦場廁所。
(圖)芳川煤礦 - 宿舍旁的礦場廁所。

(圖)芳川煤礦 - 礦場宿舍的房屋稅籍牌上,寫的還是「台北縣木柵鄉」
(圖)芳川煤礦 - 礦場宿舍的房屋稅籍牌上,寫的還是「台北縣木柵鄉」

赤腳車小斌 - 攝於萬芳路人行道上,遷就於台車軌道位置,光線不佳,當個到此一遊的記錄照。2004.08.07
赤腳車小斌 - 攝於萬芳路人行道上,遷就於台車軌道位置,光線不佳,當個到此一遊的記錄照。2004.08.07

芳川煤礦在哪?在台北市萬芳路46號後方。

捷運萬芳社區站下車,往木柵路四段方向走(往木柵高工方向),經「Taipei 花園」別墅,在萬芳路 50號別墅旁的小巷子右轉一直走進去,會先經過別墅的地下停車場入口,在終點萬芳路 46號民宅旁邊就是土地公廟,也是芳川煤礦的範圍了。從萬芳路轉進來大約不到100公尺。

公車可搭 298、棕5、小10、小11,在木柵高工站下車,走到萬芳路 50號邊的巷子,公車站就在巷口不遠。巷子對面是木柵高工靠萬芳路的一側,所以也可以在木柵路四段上的木柵高工站下車,走到萬芳路上高級別墅邊的巷子。

註一:

我喜歡與鐵道有關的事物,有位朋友知道我有這方面的興趣,在2003年10月左右,轉寄給我一封 mail,裡面有個網路相簿的網址,是別人探訪芳川煤礦的照片。不知朋友是從哪得來的相簿網址,我印象中那個相簿裡似乎有提到「作業」、「教學」這類的文字,我猜,也許是某校的鄉土教學題材,學生拍照片交作業之類的吧。當時我大概看一下,沒仔細看心裡想有空再去看吧,反正離家不遠,而時間一久,就忘了這件事。

2004年8月1日,我整理電腦舊信箱,發現了這封信,就把他列入行程。

不過當年的網路相簿也不存在了,網路上關於芳川煤礦的資料也是很少,我只是憑著當時記下的三件東西,來找他的位置:萬芳捷運站、萬芳路、別墅。

拿出我鐵道廢線踏查的本事,再加上兩萬五千分之一的登山地圖,找這個煤礦應該不會困難,假如還沒有被剷平蓋大樓的話。從我找尋鐵道舊跡的經驗判斷,當看到萬芳路上嶄新別墅邊的舊房子,就感覺這條巷子可能有玄機,果然彎進去就是煤礦。

這次拜訪沒有遇到所謂的"耆老",礦場宿舍唯一的一戶人家,也不好意思打擾。不然,可能有機會了解更多關於這個煤礦的故事。

另外在我的印象中,當時看到的捲場機房照片,建築還是完好的,所以推測牆面拆掉的時間,大概就是 2003 年10月 - 2004 年 7月這段期間吧。

註二:

文山地區煤礦分布很廣,大致沿著景美溪流域,從現在的興隆路、木柵路四、五段,一直延伸到動物園一帶,都有煤礦業分佈,早年從日本時代就已經開始煤礦的開採 。

1984年,景美的最後一家煤礦:永和煤礦停業,才為文山地區的採礦歷史畫下了據點。

芳川煤礦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萬芳路 33鄰 48號

成立時間:1949年4月,陳村頭與陳其志合組芳川礦業社。

結束時間:1984年6月3日 ,台北當天雨量高達 249公厘,是為「六三水災」,景美溪溪水暴漲,淹沒了礦坑,從此封閉停採。

礦坑長度:約1200公尺

深度:地面 25度斜角下切 800公尺。

起迄:起於萬芳路 48號止於政治大學山下。

規模:全盛時期工作人員高達500多人。1984年營業期間,仍有180餘名礦工。

煤種:普通燃料用煤。

註三:

新店線鐵路小檔案:

日本時代為了要運出文山、深坑、石碇一帶的煤礦,與其他物產,所以在1919年(大正8年),大致沿著今天106公路方向,鋪設了石碇 到景美的輕便台車軌道。

文山與大台北地區煤礦產量持續增加,看好運輸前景,日人經營的台北鐵道株式會社,在1921年(大正10年)修築萬華至新店的鐵路,起點是縱貫線上的萬華站,終點是新店站,1921年4月17日通車營業 ,全程10.4公里。如縱貫線一樣,採軌距1067公厘,雖與縱貫線相接,但自成系統,是一條私營鐵路。

1931年(昭和 6年)再往前延伸八百公尺到「郡役所前」,全程變為 10.7公里。

輕便鐵路與新店線鐵路則是在在「十五份」站相接,「十五份」站,就是後來新店線鐵路上的「萬隆」站。萬隆站雖是新店線上的簡易小站,但是為 文山、石碇地區煤礦運往外地的轉運站。

景美與石碇間的輕便鐵道,由於公路與都市的開發,大約在昭和12年(1937年)左右便拆除了。

1936年(昭和11年)碧潭吊橋完工後,搭火車到碧潭,也成了當時的旅遊風氣。

日本時代結束後,台灣省政府收購台北鐵道株式會社,這條鐵路交由台灣省鐵路管理局接管,結束民營,成為台鐵的一條支線。

木柵、景美一帶的煤礦業者,如芳川煤礦、萬隆煤礦、永和煤礦、景美煤礦、新益煤礦、中山煤礦等等,都是利用此條鐵路將煤礦運到萬華,再轉運到全台各地。木柵、新店、深坑等地的茶、農產等物資,也是靠此條鐵路輸出。

1957年客貨運到達高峰,由於大台北都會區公路漸漸發達,礦產也開始衰退,業績於是逐年走下坡,並出現虧損。

在 1965年 3月24日,晚上開出最後一班普通車後,結束44年的營運,新店線走入歷史,也成了台鐵最早停駛的一條支線鐵路。

1967年間開始拆除鐵道,以原有新店線路基闢建公路,1968年公路鋪設完成,是為汀州路。而今日之汀州路 、羅斯福路、北新路都是當年的新店線鐵路經過的路線。

註四:

參考藍天登山隊地圖,(一087) 圳後山、景美山、興隆山。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7367

該圖路線終點所指的「鐵門」位置,就是進入芳川煤礦範圍,「登山口」就是土地公廟。

藍天隊地圖可至登山補給站(www.keepon.com.tw)閱讀。

(圖)芳川煤礦 - 借用藍天登山隊的地圖來標示位置。(一087) 圳後山、景美山、興隆山
(圖)芳川煤礦 - 借用藍天登山隊的地圖來標示位置。(一087) 圳後山、景美山、興隆山

註五:

網友 Kitto Hu 於 2004/8/16 在我的留言版上提供了以下重要的資料,非常感謝,解答了我心理的兩個疑問,原來拆除的機器打算作為煤礦博物館的用途。

8/7日你造訪芳川煤礦,我因而出來查看而有短暫照會,看完你文章照片後,想提供你一些資料:原來芳川煤礦的場長夫婦還住在礦場宿舍內,可以去拜訪他(也就是萬芳里郭漢琛里長),白天都在萬芳社區內里長辦公室(萬美街1段51號2樓)

礦場機器設備今年3-4月間拆除,放置在延平北路四段100號南僑化工內(據說要成立煤礦博物館),有興趣了解可以找該公司林特助了解。

註六:

住戶為萬芳里里長。

註七:

1950年3月1日,景美、木柵兩地由深坑鄉畫出,景美為景美鎮,木柵為木柵鄉,皆隸屬於台北縣。

1968年7月1日,景美鎮、木柵鄉併入台北市,成為景美區與木柵區。

1990年3月12日,景美區、木柵區合併為文山區。


2022.04.29

補上Google Map位置

台北, 台北市 - Google 芳川煤礦地圖

芳川煤礦在台北市萬芳路46號後方。(紅圈鐵柵門處)
芳川煤礦在台北市萬芳路46號後方。(紅圈鐵柵門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Android作業系統」在電池選項中,百分比莫名飆高其妙耗電的問題(Android 4.4.2)

#舊文重貼,原始發佈日期 2015.09.25 我發現關於「Android作業系統」莫名其妙耗電的問題,即使不使用手機耗電量也會莫名其妙飆高的問題,似乎關掉所有有關螢幕觸控的音效之後,並且重開機(一定要重開機),似乎就解了,目前運行四個多小時,「Android作業系統」這個項目並沒有再發生飆高的現象,大約穩定在10-11% 以前僅有做重開機,手機無任何操作,「Android作業系統」仍會自動飆到80%(未關閉所有觸控音效),先這樣觀察看看,若兩三天後仍不會發生,就可以下定論了。 我的系統版本是4.4.2。 華為Mediapad X1

世界上最好的養生方法

 【世界上最好的養生方法】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養生方法就是『忘記』 你現在去回想N年前那些對你不好的人、欺負你的人、歧視你的人,你有沒有感到瞬間血壓飆高、面紅耳赤、心跳加快、或是感到恐懼?巴不得殺了他?這就是沒有「忘記」,一想起過去的往事就會讓你情緒爆走,後果輕一點的就是自己生悶氣,重一點可能就做出什麼危險的行為。 把煩心事裝到心裡,久了你就會生病。你把那些破人爛事裝到心裡,就會恨意難平。你把情深義重兒女情長全都裝到心裡,就會愛極必傷。你一直把傷痛記在心裡,你就會老得很快。 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要我們學會忘記,世界一直在變的,過去的就過去了沒有了,現在的你也不是以前的你,不要老抓著過去的情感或事情不放。 忘憂可以養心,忘痛可養神,忘情可以養精,忘年可以養壽。 #赤腳生活正能量

1980年代法國 Majorette 小汽車, 拖拉機, 藍色, 編號208, 法國製, MAJORETTE Tracteur No.208 Bleu, Made in France

1980年代法國 Majorette 小汽車, 拖拉機, 藍色, 編號208, 法國製, MAJORETTE Tracteur No.208 Bleu, Made in France MAJORETTE Tracteur No.208 Bleu, Made in France ECH 1/65(Scale: 1:65), No.268 生產年代:1981 MAJORETTE 拖拉機 Tracteur 的生產年代很長,從1980到2010年,車型都一樣但依照顏色的不同、後面拖車的不同,分別有以下編號 208, 316, 323,369, 334。 藍色車身、黃色引擎的這款編號208的拖拉機是1981年法國製造(法國品牌的 MAJORETTE 小汽車早期都是法國製,就像 Tomica 早期都是日本製一樣)。 參考 https://majorette-model-cars.fandom.com/wiki/Tracteur_(1980) 我的部落格 繁體中文 https://gogobarefoot.blogspot.com/ 簡體中文 https://gogobarefoot2.blogspot.com/ 我的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gogobarefoot/ 2021.07.19